勇源專欄

2025-10-27 《乳癌大小事-醫師療一聊》 常見的乳癌疑問 (上)

文/編輯部
       對抗疾病的過程中會面臨許多不同的問題,每次看診前準備好的問題,卻容易因為各種因素在出診間後才發現自己忘記問出來!基金會為了因應這樣的狀況,特別於舉辦一場線上講座,邀請本會執行長,同時也是輔大醫院一般外科的塗昭江主任,來跟大家聊一聊「乳癌大小事」,回應乳癌姐妹們的疑難雜症!
       本文彙整2025年3月27日線上講座,《乳癌大小事-醫師療一聊》講座內容,將演講重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 乳癌其實不是單一疾病
       簡單說明一下乳癌的類型,依其基因表現型態,可分成四種分子亞型:管腔A型(Luminal A)、管腔B型(Luminal B)、HER-2擴增型、類基底型(Basal-like)或三陰性(Triple negative)。(備註:雖然三陰性和類基底型還是有些不一樣,但在學理上還是歸類為同一種)
       管腔A型和B型統稱為荷爾蒙陽性,這類病人治療方式除了化療,後續還需要做內分泌治療或稱抗荷爾蒙治療。而早期一般認為標靶治療是針對HER-2陽性的病人,不過因為現在認為標靶治療的範圍較廣,只要是針對癌症「某個特點」進行治療都可稱為標靶治療。
       正常乳房細胞都有接受體接受來自身體其他物質的刺激,而癌症則是細胞上因為某些原因導致接受體變多。例如荷爾蒙陽性病人的癌細胞會對雌激素起很大的反應,接受體變多就容易刺激癌細胞成長。所以乳癌的治療就會針對其接受體類型不同,而有所不同的治療方式。
  • 為什麼會得到乳癌?
       乳癌會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只有單一原因,其中遺傳因素占了很大部分,包含:
  • 基因突變,原本就帶有相關基因,或是後天接受到致癌的物質影響;還有荷爾蒙因素,如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或使用避孕藥,而避孕藥服用的時間也是影響的因素之一。
  • 生活方式和身體機能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有比較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如抽菸、喝酒、熬夜),器官細胞就容易變質。
  • 環境因素則是指處在高壓環境或環境存在有毒物質等。
  • 年齡與性別,相對來講常發生在50-60歲或65歲區間,以女性居多。
  • 其他如有哺乳的女性,可能會比沒哺乳者的風險要低一些;但如果有其他增加風險的因素影響,還是會有罹癌的可能性。
    罹患乳癌基本上很難歸咎為單一原因;如果你的一等親中有人得過乳癌,建議可以進行基因分析,以確認自己罹癌的風險性。
  • 化療前應注意的事項
       化療前建議可以至醫院的癌症資源中心確認是否有相關資源可利用,如假髮或冰帽租借,或向勇源輔大乳癌基金會進行電話、官網諮詢以獲得相關資訊;如果需要經濟協助,基金會也有急難救助專案可以提供病友申請生活扶助金。
       如有慢性病患者,可以先回診和醫師討論身體狀況,像乳癌治療就有可能會導致糖尿病的惡化。曾經有患者因糖尿病控制不好,在化療期間食慾不佳,也不吃藥,結果因血糖問題變成酮酸症住進加護病房,也因為血糖控制不好而無法完成化學治療。
       再來就是有B型肝炎的患者必須同時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免變成猛爆性肝炎。如果有牙齒的問題,化療前記得先去牙科處理好。以免在治療期間必須先暫停化療而去進行牙周病或蛀牙治療,導致整個療程延誤。
  • 化療時應注意的事項
    • 副作用會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及化療藥物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 每天要測量體溫和體重。
    • 多喝水,但避免在吃飯前、中、後過度喝水,以減少飽脹感。
    • 清淡飲食,避免在治療前吃太多。因為有一些化療的藥物本來就會讓人噁心嘔吐,吃太多會讓化療的時候不太舒服。
    • 均衡飲食是最好的復原力量來源。並非一定要吃什麼東西,但此時的飲食會強調蛋白質的重要性,建議攝取量大概是每天每公斤體重1.5克左右。當然也不是說除了蛋白質其他的都不吃,均衡飲食是最重要的。如果有食慾不振的情形,可以少量多餐來補充營養,或者藉由一些營養補充品或飲用蛋白粉泡牛奶或豆漿來補充所需的營養。
  • 化療期間身體可能出現的變化
       這是很多病人在門診會抱怨的事情,包含以下幾點:
  • 掉髮
       很多人會問說:「有沒有不會掉頭髮的化療藥物?」是有藥物的掉髮比例比較低,但並非完全不會掉。再者化療藥物通常都採用「複方」治療,其中可能會有比較容易掉髮的藥物。通常在做完化療後的一個月就會慢慢長出新的毛髮,病友們應該不用太過於擔心。
  • 皮膚變化:乾燥、變紅、皮疹,增加陽光照射後反應
       皮膚會變得比較乾燥,身上可能會起一些皮疹、變紅,例如腳底變紅、變乾燥。建議擦嬰兒油或凡士林改善乾燥問題;皮疹很嚴重的話可以擦類固醇的藥膏,然後盡量不要直接曝曬於陽光下,以減少皮膚的不適。
  • 指甲變化:變脆、變色,有條紋或甲床分離
       指甲的部分絕大多數是變色,像是變黑或一條一條的,也有甲床分離的情形,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會自行慢慢恢復。
  • 噁心或嘔吐
       噁心或嘔吐是這些藥物會帶來的副作用,醫師通常會開一些預防性藥物去抑制這樣的情形,所以不會像早期一樣嚴重到沒有辦法吃東西。
  • 疲憊:比之前感受到更強烈的累
       疲憊感指的就是感覺非常累,很多在做化療的患者都會有這樣的狀況。
  • 味覺改變
       化療期間有可能味覺改變,吃東西時感覺嘗不太到味道,或嘴巴裡有金屬味等,這個症狀也需要一段時間才有可能會好轉。
  • 口腔潰瘍
  • 體重改變
       體重也會改變,但統計數據指出,變重的人比變輕的人多喔!病人容易因為吃比較多然後忘記運動,變胖的機會反而比較高。
  • 周邊神經病變:手腳刺痛、麻木或疼痛
       另外就是手麻腳麻、刺痛等,都是化療期間可能會出現的身體變化。遇到有上述的問題不用太擔心,都可以跟主治醫師討論改善的方法。
 
  • 化療期間的素食飲食指導
  • 一樣要均衡飲食
  • 蛋白質來源
    • 豆類:小扁豆、鷹嘴豆、黑豆、毛豆
    • 豆腐:易消化且用途廣泛
    • 藜麥:含有所有必需胺基酸的完整蛋白質
    • 堅果:核桃、胡桃、花生、杏仁、松果、腰果
    • 植物性蛋白粉
       前面提及化療期間「均衡飲食」是最重要的。但常會有吃素的病人問:「我要如何補充蛋白質?」當然我們不會要求吃素的朋友,因為化療而開始吃葷食,還是有些做法可供參考。可從一些豆類、藜麥堅果,或是碗豆做成的蛋白粉來補充蛋白質。又或者有病人只是短期茹素,做化療時就開始吃葷食。只要能夠掌握「均衡飲食」的原則,素食者一樣可以好好化療。
 
#延伸閱讀:勇源專欄-乳癌治療前中後,茹素適合嗎?
https://www.cfbcfoundation.org.tw/tw/medical/show.aspx?num=1120&info=2&page=2
 
  • 帶皮水果不能吃?
       偶爾會聽到有人說「帶皮的水果不能吃」,這是錯誤的說法!化療期間基本上沒有不能吃的水果,但還是需要視病人的狀況決定。原則是所有水果不管有沒有帶皮,都要洗乾淨之後再吃。但如果化療患者有合併糖尿病,就要注意食用水果的選擇,以免沒有控制好血糖而引起更多副作用。
【作者介紹】

𡍼昭江主任
現職:
  • 輔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
  • 輔大醫學系助理教授
  • 勇源輔大乳癌基金會執行長
學歷:
  •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專長:
  • 乳癌防治
  • 乳房微創手術
  • 乳房疾病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