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分享

2025-10-27 114年度生活扶助金急難救助專案紀事─病友故事分享(4)

文/編輯部
       八月份急難救助專案的訪視正好安排兩間中部地區的醫院,一間為位於台中市霧峰區的亞洲大學附設醫院,另一間則是彰化縣員林市的員林基督教醫院。一早先至亞大醫院探訪乳癌三陰性三期的年輕型乳癌患者小錦(化名)。她為求良好的治療效果,臨床治療先執行前導性化療。訪視當天,小錦已經要完成6次的前導性化療,並準備接下來的手術;而申請免疫治療的健保用藥也通過核可,對她的治療來說無疑是一道曙光。同仁還記得當天小錦分享她從診斷到治療的過程,醫師病情告知的當下,她沒有留下一滴眼淚,只是想著小孩還很小,她必須要配合醫師的治療才能陪伴小孩長大。那段期間也曾求神問卜:「去問事的時候,神明告訴她,可能活不過年底。連醫生都沒有放棄我了,憑什麽可以這樣判我死刑」,同仁此時拍拍小錦,向她表示所有的信仰都是希望向善的,不會有任何隨意判生死的部分。聽完她破涕而笑的說:「所以我就跟我先生說,我不相信祂說的話!這樣你還相信嗎?」她丈夫也對她信心喊話:「我們都不信,只相信妳會好起來」。
       看著才40出頭的小錦為了年幼的孩子積極治療,有著家人給予她支持的力量,讓她得以堅定地抵抗病魔,希望基金會在她必須暫停工作治療的期間給予的生活扶助金能讓她更順利度過這個階段。除了關懷病友,同仁也和轉介單位的邵社工師聊到病友活動交流的事宜,期望未來能有更多互動的機會,讓基金會的服務可以推廣到當地與附近地區的乳癌病友。
       同仁隨即驅車前往下一站─員林基督教醫院探訪。因為過去曾到員林基督教醫院舉辦夏威夷舞體驗工作坊的緣故,看到轉介單位癌資中心的郭護理師時倍感親切。這次的受補助者為HER-2過度表現型的三期年輕型乳癌患者小欣(化名),因應現行治療也是先執行6次前導性化療與雙標靶治療模式,期望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訪視當天同仁和小欣約在下午時段,一見面她先分享自己的治療狀況,比較困擾她的是飲食方面的問題,因為化學治療後,在咀嚼肉塊、魚蝦類食物時,總有種「呼呼」(台語音譯)口感不紮實的感受,導致她不是很想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再加上每次施打後的一周,身體的疲憊感與味覺的改變,都讓她有些不舒服。不過她也說自己並未因此被打敗,飲食上就改而攝取植物性蛋白質;當身體狀態稍微改善的時候,就又恢復正常的工作與生活型態,不讓自己現在身心的低潮中。看著小欣還能在閒暇之餘,自己動手做美甲,在辛苦的治療階段,也不忘保持愛美的心,進行自我療癒,同仁也為她感到開心,後續因為小欣還有其他行程,同仁在進行關懷衛教後,便讓她先行返家休養。
       另外同仁當天抵達時正好遇到該院乳癌個管師值班的時段,互相交流後發現他們為了舉辦全癌病友療癒手作活動,個管師、癌資護理師常會自掏腰包至外面先行體驗學習,評估選擇適合的主題提供給病友參與。
       不同亞型的乳癌治療方式不盡相同,但為身體帶來的副作用與身心的負擔,對每位病友都是無可比擬的辛苦,如何讓健全身心,有力量度過每個治療階段是非常重要的議題。除了配合自己的治療方針、接受醫師等臨床醫療團隊的細心呵護之外,基金會也致力於乳癌病友照護關懷以及經濟支持等面向,讓更多人可以知道「勇源輔大乳癌基金會」的存在,透過服務用心又富有熱情的工作團隊,陪伴在每個癌友家庭的身邊,期望他們能逐漸康復,回歸正常的生活步調。

8/20 基金會同仁、受助病友、社工師合影 (攝於亞洲大學附設醫院)

8/20 基金會同仁、受助病友、社工師合影 (攝於員林基督教醫院)